孩子抗拒生理的改正
发布时间:2010/11/6 13:52:03 作者:刘道学 浏览量:1826次
1、什么是抗拒生理?
抗拒生理是一种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生理状况,它表现为在一定的外界因素刺激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和对抗的情绪。如"你要我这样,我非要那样子不可"、"顶牛"、"不接受批评"等。
少年儿童抗拒生理有自己的特点,她们自我意识还不够发展,当碰到外界刺激后,所表现出来的是无意识状况下的情绪自然流露。少年儿童抗拒生理还具有短暂性特点。孩子的抗拒生理一旦浮现,要实时查明原因,帮助改正。让其发展下去,会形成不良生理品质。
二、孩子抗拒生理是怎样产生的?
儿童抗拒生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综合起来,首要有两个方面。
(1)主观因素。孩子从幼稚园(家庭)进入学校或小学升入中学后,"脚色"发生变化,接触面增大,知识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日益增强,自尊心逐步形成。特别是进入中学后,她们生怕大人把自己还当"小孩"看,不喜欢父母到处"抱"着、事事都管,条条框框压着的教育方法。当某事与自己认识不一致时,容易产生对抗情绪。
⑵客观因素。外界的刺激是孩子产生抗拒生理的重要条件。
这首要表现在:
第一,父母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当。例如:1个孩子做了一件错事,父母打了之后,还让孩子跪着。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是不对的,他对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克不及接受,孩子进行了无言的抵挡,今后会有意做类似的错事。
第二,父母处理问题不公正。例如1个家庭有姐弟二人。弟弟学习好受到宠爱,姐姐天天做家务还挨批评。于是姐姐产生一种不公平感,对父母的批评越来越反感,后来,家中的事干脆都不做了,甚至做出越格的事。
第三,父母固执已见,有错不承认。例如,1个孩子的妈妈外出打麻将,孩子放学回家进不了门,只好去玩了一会儿。妈妈回来批评孩子贪玩不做作业,孩子不服,与妈妈顶撞起来:"你说我贪玩,你自己还贪玩些!"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拒不认错,一味责怪孩子,这反而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使孩子对父母的权威产生怀疑,更容易产生抗拒生理。
第四,父母言行不一致。父母所说的话,在孩子面前是有权威的,当父母许下的诺言不克不及兑现时,或父亲说的1个样,母亲说的另1个样,就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容易导致孩子的对抗情绪。
第五,父母对孩子溺爱。对孩子一味娇惯,孩子过度要求,只要一哭一闹就给予满足,这样时间一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失去权威感。平时,稍不如意,孩子必然予以抗拒。
第六,父母把孩子看绝对了。孩子有了小错,或某一次考试成绩差,就觉患上孩子没有希望了,对孩子说一些过甚话。如"全国谁都没有你笨"。"你一辈子也好不了!"等。这样必然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带来的是对抗,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破罐子破摔",后果不堪设想。
抗拒生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反应,我们要避免孩子这一生理的产生。孩子一旦产生抗拒生理,我们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使孩子的抗拒生理患上到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