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如何开展“个人课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3 9:39:09 作者:刘道学 浏览量:1856次
青年教师如何开展“个人课题”研究
杨 娟
2017.4、27
一、“个人课题”概述
二、“个人课题”的选题
三、“个人课题”申报表的填写
四、“个人课题”的研究步骤
五、“个人课题”的研究示例
六、“个人课题”的成果表述
七、部分“个人课题”点评
一、“个人课题”概述
1、 什么是个人课题
个人课题是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独立主持,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而微观的教育问题的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个人课题采用的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
2. 为什么¡°个人课题¡±采用质的研究方法
量的研究通过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而质的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研究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有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
教育的最终成果要落实到一个个学生身上,而学生与学生的差别,不是量的差别,而是质的差别,这就注定了教育科研主要是质的研究,量化研究只是质的研究的辅助。
3.个人课题研究的问题
(1)直接性问题:明显存在,需要直接面对。比如成绩很差、纪律松散等。
(2)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
(3)反思性问题:就是有¡°问题意识¡±的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检讨所发现的问题,如:为什么会这样?应该做哪些调整和改进?
4.个人课题研究的成果
(1)显性成果:研究报告、论文
(2)过程性成果: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个人课题”的选题
1. 个人课题¡±选题原则
(1)课题范围小,直观,名称不令人费解;
(2)结合本人教学实际;
(3)易于操作,能够一人完成。
2.正确选题示例
1)联系教学
2)切口小巧
3)实用可行
4)视角新颖
2、不恰当的选题举例
1)选题过大(关键词内涵太大)
2)选题过空(无法对研究目标界定)
3)选题过难(程序复杂,难以完成)
3.课题名称的规范
三.个人课题申报表的填写
1、关键词的界定和课题名称的解读
界定: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目标,必须对课题的关键词的内涵要素进行分解。
示例1《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中班幼儿是指4、5岁之间入园的儿童。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同伴交往是指幼儿在生活、学习中与同伴之间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交往能力是指孩子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运用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合作、分享、轮换,谦让、协商等几个方面。
本课题试图引导幼儿园内正式群体的中班幼儿借助角色游戏,初步养成与同伴和谐相处的习惯,初步学会与同伴交往的策略和技能。
示例2:《幼儿生活能力养成实践的研究》
生活能力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能适应生活条件、较好地生存和发展的知识、技能所需的能力。在本课题研究中¡°幼儿的生活能力¡±是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规则意识、自我保护、耐挫等与儿童适应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能力。
有效性,是指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课题是针对合作学习中成员组合、规则制定、分工、合作、教师指导和协调等方面的低效行为以及形式主义进行剖析,并制定有效纠正策略,使之达到预期效果的的研究。
2、理论依据的选用
建构主义
情境教学 研究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合作学习
人本主义
非智力因素 个性发展 自主教育 主体教育
多元智力理论
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 教育评价 分层教学
3.研究内容的拟定
研究内容:是指课题从研究开始至结束期间,研究者必须完成的该课题一系列子项目的任务执行提纲。
四、“个人课题”的研究步骤
行动研究法示意图
1、五步研究法(由行动研究法转化而来)
1)调查现状(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
2)分析原因(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
3)制定策略(文献法)
4)实施行动(观察法)
5)总结经验
2、编制调查问卷(按照研究的目标编制)
3、搜索和查找文献
示例:教学效果: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人格因素、教师课堂表述能力、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学时数的多寡
六、个人课题的成果表述
《研究报告》是记录研究过程和表述研究成果的文字材料,内容应包括下列六个部分:
(1)课题的界定(课题¡°是什么)
(2)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课题¡°为什么)
(3)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过程(报告的主体,课题¡°怎么做)
(5)课题研究的结果
(6)课题研究的反思
感谢聆听,谢谢!